關公生平事蹟
![]() |
![]() |
|
|
||
東漢末年,天下倥傯,稟父母曰兒已有後,足奉祖,爾今漢室將燼,亂臣賊子,紛紛蜂起,當為匡扶之業;旋離家,奔波五載至涿州與劉備及張飛相遇,共謀結義,誓扶漢室,劉備為平原相時,以關雲長為別駕司馬,在屯土山時,奉持二嫂分君臣之禮,執尊卑之儀,曹操敬仰其忠貞,三日小宴,五日大宴,上馬遞金,下馬遞銀,並贈以金帛美女,關公不為所動。後關公得知劉備在河北,即辭曹操,曹操見其不忘故主,明來明去,財色不動其心,爵祿不移其志,尊其真大夫也。關公千里尋兄,斬蔡陽明心志,並與劉備重會於七城,劉備令其取長沙,與黃忠交戰,後黃忠失前蹄落地,關公令其換馬在戰,正大光明,亙古英雄實難比擬。 劉備為漢中王時,拜關公為前將軍,並率眾攻曹仁於樊,曾為流矢所傷,銳劍貫其右臂骨,華陀往診云:須刮骨去毒,關公便伸臂令砭之,奕棋飲酒自若,後世欽為神勇。 |
||
關公世系考證 |
||
關公英秀奇偉,少讀父書不輟,尤深左氏春秋,年十七娶妻胡氏生三子,長子曰平,次子曰興,三子曰索,享受六十年。 祖父關宙,字問之,號磐石,生於漢和帝永元二年庚寅歲,居解州常平村寶池里,沖穆好道,以易傳春秋訓子;至桓帝永壽三年丁酉歲卒,壽六十八。 父關毅,字道遠,性至考居,父喪廬墓三年;庚子歲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於故里。 長子關平字坦之,生於靈帝光和元年戌午歲五月十三日,少隨父任事,躬親矢石,臨陣不離左右;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七日與關公同時遇難,克全忠孝,享年四十二。 仲子關興字安國,少有令聞武侯深器之,弱冠為侍中監軍,代吳獲讎雪恨;生二子長曰關統、次曰彝,建興十二年二月病卒,享年二十四歲。 三子關索字維之,已亥之難奔川請兵報讎,建興二年從武侯征孟獲為先鋒。 長孫關統,襲封尚公,主官虎賁中郎將,景耀三年十月卒,無嗣。 仲孫關彝,嗣漢壽亭侯爵,炎興元年八月拜前將軍拒魏十月戰歿一子名敝。 曾孫關敝,官諫議大夫,炎興元年魏人入蜀隱信都。 玄孫關朗字子明,習春秋易傳,魏屢征不仕;朗以下聖裔悠遠不能全譜。 |
||
後記 |
||
拜關公是中國人的傳統,明代大學者李卓吳說: 蓋至今日,雖男婦老少,有識無識,無不拜關公之像,畏公之靈,而知公之為正直,儼然如在宇宙之間也。 能殺倚勢欺人之惡霸,便是聖人,便是佛,所以至今華夏並仰,老俱親也。 乾隆皇帝,對關公極為崇拜,並撰有一副輓關羽聯 荊州形勝即中原,得之則進取易,失之則退守難,天意蒼茫,莫怪公猶吾壯哉大名垂宇宙,生不為曹氏臣,死不為孫家妾,人心維繫,遂合我欲登龍。 明代大學者李卓吾曾稱關羽為導師,他題關公小像云│ 古稱三傑,吾不曰蕭何、韓信、張良,而曰劉備、張飛、關公。 古稱三友,吾不曰直、諒與多聞,而曰桃園三結義。 嗚呼!唯義不朽,故天地同久。況公皈依三寶,於舍仙氏為護法伽蘭,萬億斯作吾輩導師哉!某地四方行遊,敢曰以公為述。唯其義之,是以義之;唯其尚之,是以像之。 清代毛宗崗,是最傑出的「三國演義」研究家,他評點「三國演義」提出即諸葛孔明「智絕」、曹操「奸絕」、關羽是「義絕」。 孔聖人也要慨然嘆不如,得到這許多的封號、贊語,五十年來文明古中國惟關羽有此殊榮。 清代繆天成在﹝關公廟﹞中說:「當漢步既厥之秋,人鬼遂鹿,公捨強盛而就孤窮,遂草竊、扶正統、爵祿不能摩,治麗不能惑,金幣不能留,危難不能奪甚,死亡不能回其志。」這是多麼崇高的品德。 關公憑藉著他的謀略與將才,不是沒有飛黃騰達的機會,如在曹操的營中,在被東吳俘獲之時,只要他低顏俯就如探囊取物,但是他去安就危,扶弱仰強,以致最後獻出自己的生命,所以人們讚揚他忠義凜然。雖然富貴在前,死亡隨後可奪也。 |
||
關公碑文真蹟拓印醒世格言 |
||
![]() |
||
![]() |
![]() |